【全市工業區都市計畫通盤檢討 今再提第685次都市計畫委員會研議】
今(2016/04/14)日上午召開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第685次會議,市府提出【台北市產業園區及既有工業區整體策略研議案】。其為因應國際產業發展趨勢、產業結構及勞動力結構的改變(少子化、高齡化)等因素,自2015年8月20日由市府都發局及產發局共同進行台北市工業區都市計畫通盤檢討,並向都委會提報研議,經再檢討台北市現行工業區計26處,擬定後續發展方向及策略,再次提都委會研議。
台北市產業結構已轉變為以第三級產業(服務業)為主。二級產業(製造業)近20年來,在工廠家數及面積上減少50%,近5年來趨緩,但製造業的企業營運總部仍多設置在此。而面對國際產業發展朝向高速化、智慧化、差異化、銀色化及綠色化趨勢重點,勢必影響台北市產業的發展。另從北北基桃首都圈之比較利益與區域分工的角度來看,台北市的定位將以【創新研發】為主軸,思考賦予產業空間一定的彈性,以強化研發中心、營運總部的周邊支援機能。
目前全市26處工業區概分為【主要產業園區】及【既有工業區】,經檢討市府認為【主要產業園區】如南港軟體園區、國家生技園區、大內湖科技園區等,占全市工業區面積約38%,以企業家數、營業額與員工數等各項經濟數據來看,表現都比其餘既有工業區相對亮眼,再者,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刻積極輔導廠商進駐,此區應作為鞏固核心產業地區,並搭配整體開發地區預留產業研發腹地,如社子島用地;而部分【既有工業區】計10處,具有產業群聚及相當產值,可作為核心產業地區支援及保留在地產業需求地區,增加土地使用彈性及複合使用,以利產業升級。前兩者可成為台北市的【產業發展核心地區】;而其餘【既有工業區】,則可配合各都市再生計畫檢討,作為【都市再生策略地區】,調整使用,促使地區轉型。
委員會聽取市府簡報後,給予肯定,認為對未來各行政區都市計畫通盤檢討具有上位指導功能。並建議市府跳脫傳統規劃工業區之思維,在面臨工業4.0產業新時代及面對IOT產業轉變為IOE產業的新挑戰,進行包含全球產業發展趨勢、區域分工整合、土地取得成本、相關居住及支援設施之提供等之問題診斷;並向國際標竿及治理的典範學習;提出台北市產業發展的願景,思考未來產業趨勢所需的使用及生活型態;再者,加強市府團隊包含都發局、產發局、財政局、交通局、地政局等內部之整合;並與中央經濟部、科技部、工業局、中研院等及首都圈北北基桃共同合作與分工,以擘畫台北市產業發展大戰略,並落實於都市計畫通檢。進一步或可比照於2015年底舉辦之【台北市公共住宅展】,就產業未來發展之生活方式及空間形態,激發更多的公共討論與想像。